美文摘抄

周万芬||千年芳菲拖罗饼

作者:林林   发表于:
浏览:69次    字数:253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0篇,  月稿:0

  朋友,月饼我相信你吃过不少。但化州的拖罗饼,你吃过吗?如果真的没吃过,哪我真的替你有点可惜。

  同样是月饼,为什么其他地方的都打上什么“伍仁甜肉”、“双黄莲蓉”、“叉烧伍仁”字样,把那年年使用的馅料,作为宣传的噱头,妥妥地印在月饼的包装上,而化州拖罗饼,同样是中秋应节月饼,包装上却只印有“拖罗饼”三字烙印。可你知这是何故?相信你,即使没吃,也想知道它的由来。

  拖罗饼包装非常简单朴素,就一张灰色包装纸,印上“拖罗饼“三个字,可里面的馅料却一点不减,并且香、味、色俱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其他月饼略胜一筹。据化州人说:简单朴素,才是实在,实在是化州人的本真!哦,原来如此,怪不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都为其的实在赞不绝口:“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明末岭南才子陈鉴也留有中秋赞美拖罗饼“情深饼相望,锣响人团圆”的诗句。清代以后,粤西民间盛传化州拖罗饼的美誉更是广为流传:“中秋不吃拖罗饼,尝尽百味也枉然”。由此可见,化州拖罗饼在粤西人心中的地位。

  我不是蔡澜,也不是李驹,更不是戴龙,我不是美食家,职业更不是为商品作广告。但为了化州的拖罗饼,我确是作了一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的拖罗饼情缘原起于“化州糖水店“的那位老妇,享尽口福是得益于经营出租屋的化州籍包租婆。

  那是十年前的2014年中秋节前,我正要放弃工作了近一年的广州海河国际水产市场而另谋职业,要找一间出租屋临时安身,方便未来的工作 。一个晚上,步行到挂名“化州糖水”,实卖快餐的“小字号”餐馆,想着找点东西“填”肚子,好有勇气寻找出租屋。闲聊间,一位年约古稀的老妇人走了过来,先问味道,后聊特产,老乡见老乡,越聊越吃香。我们无所不谈,她先说糖水,后聊橘红,既讲拖罗饼,又谈丽岗鸡,讲完黄瓜脯,又啱榕树茶。我说:“我没时间听你的‘八面风’,要找一间出租屋,哪里有得租?拖罗饼我就想吃咯,可惜现在没时间。”她笑笑回答说:“这个你就问对了,这茘湾的海南邨,全是我化州包租婆,只要你电话响,缠你难脱身。要吃拖罗饼,也找包租婆。”

  告辞“糖水店”,离开“女老乡”,我电话扫上街头墙壁“牛皮癣”,刹哪,一位白胖胖、剪短发的壮年女,脖子上挎着一只褐色牛皮包,右手拎上一大圈钥匙串笑容可掬地走了过来:“你要什么样的出租屋,单间、套房、三房两厅,一厅一房,什么规格都有,家私水电齐全。”

  “一房一厅足够,101人,100人已返老家发展,剩下我一人在此奔波。”

  “高层700一个月,二层600一按一租,电梯750。”

  “先吃拖罗饼,再看出租房。”

  “刚好家里作为中秋礼物寄了来,要就来去。”

  “包租婆打的招呼我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羞死好过饿死,面皮厚厚的让她带着我就行。”

  “你就随便吃,吃得了拖罗饼,今后租金莫拖罗(咯)。”

  我理得你今后租不租,先把拖罗“拖下肚再打算!”

  我打开简简单单的包装纸,“呀!这是哪里的饼呀!”我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眼前的饼是,皮的颜色金黄得如带久了的黄金,蛋黄与油脂好像要滴了出来,那特别的香味一阵阵扑鼻而来。我的唾涎立马在喉咙打滚。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饼,管不了刚才正吃了一个快餐,肚子不饿,也搓了它两个。

  “呵,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化州拖罗饼,你能狼吞虎咽一下吃了两个,如果问你里面是什么馅答不出,租金就提到700元。”

  “哎哟喂,我真的是不知’葫芦装的是什么药。’我知道好像有椰香味。”说着,我又撕开一个详细的看查“内脏”,“啊,拖罗饼原来都有这些货真价实的馅料,我真的眼界大开。”我一边清点,一边叫出名称来:椰丝、伍仁、叉烧、桔饼、冬瓜糖……点着算着我说:“所有馅料我已看得一清二楚,租金是不是可减至500元?拖罗饼都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要叫拖罗?”

  包租婆笑嘻嘻说:“租金600不升,拆开了的两只拖罗饼你必须吃光,它的特点主要是皮薄、馅足、质脆、味香、形美。它为什么叫拖罗饼,我不知道,要问你去问罗兴。”

  她用不吃完两只饼不签合同逼我吃,我无奈只有细细品尝,薄薄的饼皮,几乎裹不住馅料,足足的馅料有多种多样的香味,叉烧更是特制的咸甜适中猪脊骨旁边的花肉,眼观透明,牙嚼有声,椰子香更是特别,慢慢的打嗝儿都还弥久留香。

  我说,怪不得苏东坡赞不绝口,陈鉴还为其题诗,等下我都上瘾了,每月不给我一包,我就不交租金。

  没问题,只要你按时交租,我每月都按时叫家人给你寄饼。就这样的,我又把她宿舍里仅有的一包饼拿回去,每月租金都等收到她的饼我才付清。

  现在十余年过去了,我的空腹“糖”已升到12.9,但每月的拖罗饼还是要她准时寄来,医生与我太太都好言相劝,尽量少与糖食打交道,我认真地说:“几年的吃食,我已上瘾,拖罗饼应该与糖无关 ,我已与拖罗饼结下不解之缘,除非不再在广州租屋,抑或包租婆不再是化州人。”

  近日,《橘州文学》公众号推出“化州好吃”专栏,我才认认真真查找化州拖罗饼的由来。

  网上对于化州拖罗饼有两种说法:一是苏东坡贬谪海南,他的弟弟苏辙前往探望,在化州过不了海岛,留落化州生活,一年中秋,苏轼从海南携带椰子回化州,兄弟相聚,苏辙买来面粉,猪肉,把椰子肉加工成丝,制作月饼馅料,家人顿觉特别好吃,便问,这是什么饼,兄弟俩商议,一家人已从京城拖落化州,那饼就叫“拖落(罗)”就好。结果,这饼就这么叫开了。

  另一说法是,原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石龙城〈化州古称)有一男子叫罗兴,20岁就以做饼为业,每天挑着自制的酥饼,敲着铜锣到城区叫卖,“卖饼啰”的叫卖声和铜锣声拖得很长。久而久之,人们便将他的这种饼叫做拖罗饼。

  不管哪种说法,拖罗饼都是一种物质文化,坚持千年风味不变,秉承货真价实,色香味俱全,1607年苏东坡曾为其赞叹,1662年陈鉴为其写诗 。今天,这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拖罗饼已评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拖罗饼,仍然尽芳菲。

  我作为粤西人,化州人的老乡,之所以因租屋“租瘾”了拖罗饼,是因为吃拖罗饼,叹的是化州饼千年不变的独特风味,感受的是化州人纯朴实在的风情。虽有医生及家人的劝说,但我仍于心不悔,因为粤西人对化州拖罗饼早就说了:“中秋不吃拖罗饼,尝尽百味也枉然”。难道我们这粤西人,不吃拖罗饼而去枉吃百味?不为没有吃过拖罗饼而可惜。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