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悄然无声地流淌过心田,带走了许多过往的云烟,却总有一些味道,深深刻画在记忆的深处。每当夜深人静或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它们便如同老电影般在脑海中缓缓播放,勾起无尽的思绪与温情。对我而言,那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莫过于母亲亲手制作的地瓜馍,以及每年春节在三舅家品尝到的猪脚冻与栎子粉,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那段艰难却温馨岁月的见证者。
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物质上的匮乏并没有削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记忆中,母亲总是能用有限的食材,变出无限的惊喜。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地瓜成了家中餐桌上的常客。母亲总能用她的一双巧手,变魔术般地将简单的食材变成餐桌上的美味。
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那用干地瓜丝磨成粉制成的地瓜馍。每当秋风起,地里的地瓜开始成熟,母亲便会挑选出那些个头大、肉质饱满的地瓜,细心地洗净、去皮,再切成十分薄的细丝,晾晒成干。那些地瓜丝,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黄,散发着自然的香甜。
每当夜幕降临,家中便会响起石磨转动的声音,那是母亲在为我们准备地瓜馍的原料。石磨是家中的老物件了,母亲一圈又一圈地推动着,有时候我也会帮母亲一起推。地瓜丝在石磨的压磨下,逐渐变成了细腻的粉末,那粉末中不仅包含了地瓜的甘甜,更蕴含了母亲无尽的爱与期望。这个过程,既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耐心的磨砺,更是对母爱的诠释。石磨转动的声音,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温馨的家园乐章。
地瓜粉磨好后,母亲会细心地筛去杂质,留下最细腻的部分,再与少量的面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那面团,在母亲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柔软而富有弹性。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面团上灵巧地翻飞,不一会儿,变成了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馍。蒸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着,蒸汽缭绕升腾中,一股独特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小屋,让人垂涎欲滴,地瓜馍的香气四溢,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蒸熟的地瓜馍,外表朴素无华,内里却软糯香甜,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那味道,既有地瓜的甘甜,又夹杂着几分生活的苦涩与坚韧,如同我们那个年代的生活,虽然艰难,却也充满了希望与温暖。
而每当春节来临,最期待的莫过于去三舅家拜年。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享受美食的最佳时机。三舅家的餐桌上,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其中有两道菜,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第一道便是猪脚冻。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制作过程繁琐且讲究。三舅会将精心挑选的猪脚处理干净,加入多种香料慢火细炖数小时,直至猪蹄软烂脱骨,汤汁变得浓稠而富有胶质,炖好的猪蹄被剔去骨头,只留下肥瘦相间的肉块,把这些肉块捞起,而那些富含胶质的汤汁则被过滤后重新倒回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糖调味后,再次烧开,然后将煮好的汤汁再倒入陶具中,待其自然冷却凝固。成型后的猪脚冻,白白的、亮亮的,晶莹剔透,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那冰凉滑嫩Q弹的口感瞬间在舌尖绽放,随后是浓郁的肉香与汤汁的鲜美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品尝。
另外一道让人难以忘怀的菜肴,便是栎子粉。这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其原料来源于山间野生的石栎树所结的果实。春长秋实之际,把石栎果实采摘下后,将果实的外壳一一剥去,留下里面的果仁。这些果仁需经过多次水焯,以去除其特有的苦味与涩味。随后,将处理好的果仁与大米一同磨成浆,再经过蒸制、晾晒等工序,最终制成一条条色泽金黄、口感韧滑的栎子粉。
无论是红烧还是下火锅,栎子粉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它那略带弹性的口感,与各种食材完美融合,既丰富了菜肴的层次感,又增添了几分山野的清新与质朴。每一次品尝,让记忆的味道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与家人温馨共餐的纯真年代。
记忆里的味道,是时间的低语,是情感的回味。它们不仅仅停留在味蕾之上,更深深烙印在心灵深处,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这些味道再次浮现于脑海,总能勾起我们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与感慨。那些关于地瓜馍、猪脚冻、栎子粉的记忆,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我们那段虽艰难却充满有爱与温暖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