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散文

唐德文:怀念曾庆云烈士

作者:橙月   发表于:
浏览:81次    字数:323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根据1986年出版的江津县党史资料记载及当初江津县党史资料编写组刘表兴老前辈当时的回忆,曾庆云,学名德森,化名中久、温郁。男,汉族,原江津县几江镇五福街人。生于一九0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少时入私塾,后在中山中学读书。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团江津县委委员、团江津县特支书记。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任江津地下党特支组织委员,一九三0年参加了江津“九三”起义,失败后离开江津去了重庆。

  一九三0年底受党的派遣随曾莱等同志去川北,组建当初的梁(即梁平)万(万县)中心县委[后改为梁达(达县)中心县委],曾庆云同志任梁万(梁达)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兼任黄(黄都)、大(大树)万(万家)特区区委书记。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一九三二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深夜,曾庆云同志在召集游击队负责同志开会时,由于叛徒告密,住地被敌人包围,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曾庆云同志率领十四位游击队队突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

  一九二七年,曾庆云同志入中山中学读书,在校时,他认真攻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籍,经常深夜不眠,因为家境贫寒,晚上照油灯看书,常受母亲责备:“油照多了,没有钱买。”曾庆云同志只有待家人熟睡后再看书。他刻苦钻研,使他很快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此时,他担任了地下党的通讯员,与麻安仁一道,常把地下党的通知、书信等传送到城区的各个学校,有时还送到河对岸的巴县圆明乡等地。

  一九二七年十月中旬,国民党新军阀派兵包围了中山中学,逮捕了教师熊继光、杨继杭、学生王利初、又到江津中学逮捕了马若苏、喻凌翔。曾庆云同志通过父亲打听到被软禁那五个人的情况后,及时转告了党组织,也同时把党组织准备营救他们的计划传送给了他们。通过地下党的同志们的努力,终于将被捕的五人全部安全营救了出来。

  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曾庆云同志还参加了营救因梁家坝春荒暴动泄漏而遭到逮捕的陈孔棣出狱。一九三0年,曾庆云同志任共青团江津特支书记,请漆鲁鱼同志向共青团员们上党课,对共青团员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在纪念“二..七”大罢工时,他将传单上的口号修改成了“反对军阀战争、反对苛捐杂税、保障学校经费、改善工人生活”等等。他将修改后的传单在住板桥街与县府之间的钟永铭家刻印好后,由团员们分组进行悄悄张贴,曾庆云同志也亲自率领石平、刘学平(制鞋工人)参与张贴。

  九月三日傍晚,江津士兵起义,起义枪声打响后,在城内士兵响应时,曾庆云同志在大河沟主动担任起交通任务,秘密运送地下党的同志。直到黎明前起义队伍腹背受敌不得不撤出城外时才反回五福街二十九号其兄刘金华家里。曾庆云同志说:“这次起义失败了,我在这里立不住脚了。”刘金华说:“你在津城立不住脚了,那你就直奔前程吧!”刘金华又说:“你嫂子才分娩三天,是个男孩,今后长大了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干革命。”曾庆云同志当时提出将孩子“抱”给他。这时的曾庆云同志随时都在准备为革命贡献出年轻的生命。次日,敌人到处抓捕人,曾庆云同志在其兄刘金华家楼上藏了一天一晚后,第三天,曾庆云同志到嘉惠门外表兄赵炳顺家躲藏时,正遇敌人搜查,赵炳顺将曾庆云同志藏于衣柜中,曾庆云同志才躲过了敌人的抓捕。九月八日,他乘船到了重庆。

  一九三0年底,曾庆云同志接受了党的任务,随曾莱、张永棣、杨克明、易新谷、杨锡容等十余人,到川北梁山(今梁平)、万县、达县等交界边区,成立梁万中心县委(后来改为梁达中心县委),领导梁山、宣汉、开江、大竹、万源等县的地下斗争。曾莱任书记,曾庆云同志(化名中久、温郁)任组织部长。梁万中心县委成立后,曾庆云同志曾经到梁、达两县交界的南岳、虎城、黄都、大树、万家等地区(简称黄、大、万地区)开展工作。一九三一年梁达中心县委将这一地区改为特区,曾庆云同志兼任黄、大、万特区区委书记。

  黄、大、万特区方圆百里,两边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地势非常险要,群众基础也较好。一九三0年秋,党在这一带创建了第三路游击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失败,群众遭军阀、土豪的镇压而胸中燃烧着极大的仇恨和怒火,军阀、土豪之间又存在着狗咬狗的矛盾。曾庆云同志来到后,他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深入农村,夜以继日地工作,经常召集贫苦农民开会,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经常给地下党员、共青团员、游击队员讲解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党的任务。曾庆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谈到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时,曾庆云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就要一心干革命,要经得起考验,在敌人严刑拷打时不出卖同志,要视死如归,任何时候都要保守党的机密,哪怕是牺牲自己,也不能够叛变。”他还说:“人不怕三十而死,就怕死后无名,革命不怕死,即使是与世永别,而他的精神却会永存。”

  经过曾庆云和其他同志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南、虎、黄、大、万地区的地下党、团组织很快就恢复发展起来了,游击队也很快恢复发展起来了,农民协会、少先队(十二至十四岁)、儿童团、妇女协会也恢复发展起来了。曾庆云同志还亲自吸收了周朝觐、李章焕、李宗吉、黄师连、王小娃等参加了共青团,动员了李章坤、刘治成、肖大德、李宗弟、李宗吉、李江利、李宗福、李江安等贫苦农民参加了游击队。

  一九三一年春,黄、大、万地区闹春荒,农民缺粮,曾庆云和其他同志组织农会向豪绅们借粮济贫,如果豪绅们不借,就由农会带领农民深夜破仓分粮,大树的恶霸地主任天光、胡大官、杨海三等就这样被破仓分了粮。土豪劣绅们如果反抗,就被群众拉出来斗争,并严惩其中的罪大恶极者,这样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这年夏天,曾庆云同志和刘传喜同志领导了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乡长田世德、副乡长胡大先、王茂士等人强征苛捐杂税,对缴纳不起苛捐杂税的农民,就用生铁铸造的重达数十斤的刑具(俗称“狗夹夹”)来加以残害,曾庆云同志和刘传喜同志及时地揭露敌人,编印传单四处散发,发动群众反抗,迫使田世德等人再不敢使用那种刑具,最后,群众把他们收取苛捐杂税的政策推翻了。

  曾庆云同志带领的黄、大、万地区的游击武装斗争,采用了分散活动的办法。分散活动便于隐蔽自己,发动群众,扩大组织,如果有小股敌人来犯,就集中力量歼灭。

  有一次,刘春厚所属驻麻柳的步兵四团,派部队来“清乡”,游击队集中力量,依靠群众组织,利用复杂地形,实行转圈子,敌人被拖得精疲力尽,最后灰溜溜地撤走了。革命斗争是尖锐的,紧张的,革命者以大无畏的精神战斗在前线。

  一九三二年春,曾庆云同志去万家川陕边防军步四团二营搞兵运工作,被二营营长徐代才抓获,后经组织营救脱险。

  除了外部的敌人外,内部的敌人更严重地威胁着革命者的安全,叛徒金芳勋勾结叛徒吴光辉、金大华秘密策划,先后杀害了梁、达中心县委副书记、书记刘绍宇、曾莱等同志。在这紧张关头,不少同志劝曾庆云同志暂时离开黄、大、万地区,可是曾庆云同志却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坚持同黄、大、万地区的人民一起战斗。他心中思含念的是党,是党领导的武装游击斗争。

  一九三二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晚上,曾庆云同志领导的游击队负责人共十四人,住大树乡颜家村二小组高垭口谭金祥院子开会研究准备攻打当地的恶霸豪绅马景盖,叛徒陈在元、蒋开富、黄明金、蒋吉国、谢花儿等暗中向川陕边防军四团三营刘营长告密,刘营长派八连高连长带一连人,将曾庆云同志开会的地方包围。深夜二更时,曾庆云同志听见狗咬声,发觉被敌人包围了,便立即组织突围。他们十四人共分为七个组,每个组两个人,曾庆云同志与严代明一组,背靠背地突围,到谭金祥屋侧的坟山边,被叛徒蒋开富、黄明金、陈在元用枪打中牺牲,严代明被活捉,不久被杀害,其余十二人突围成功。曾庆云同志他们牺牲后,群众将他们的遗体安葬在了谭金祥屋前的龙头桥河边。

  曾庆云同志牺牲了,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为理想、为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我们党的损失,但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江津人的骄傲!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橙月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伤感散文

    查看更多伤感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